2023年,在市委市政府、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下,北京市地震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持续抓好立法、普法、执法和监督各项工作,为新时代首都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主要措施和成效
(一)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
党组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,党组书记多次专题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,研究部署重大问题。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,与各项奖惩挂钩。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宣贯,坚持将党内法规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、党支部学习、青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。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,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依法依规办事,自觉遵守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。落实法律顾问制度,加强对重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性审查。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,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。
(二)制定法治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情况
制定《北京市地震局2023年法治工作计划》,围绕加强对法治建设的谋划部署、推进防震减灾立法、加强地震行政执法、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、深化法治宣传教育、强化法治建设组织保障六大方面,明确了19条工作要点、49条工作措施,全年法治工作蹄疾步稳,不断深化发展。
(三)推进防震减灾法律规章制修订情况
积极开展地方法律法规制修订。《北京市地震预警管理办法》通过市人民政府第18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,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《北京市实施<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>规定》修订项目纳入市人大立法五年规划修订项目。《北京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》纳入市政府规章修订项目。
组织开展立法研究。开展市政府规章《北京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》的后评估,收集安评案例资料,开展地震安评相关部门单位的座谈,调研相关省局安评工作开展情况,向市司法局报送后评估报告。积极配合防震减灾法修订工作,召开专家论证会,征求修订意见,派出专家参加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修订研讨会议。
(四)地震标准制修订、宣贯情况
开展地方标准立项。完成《北京地区地震台站观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》立项。召开《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技术规范》《中小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指南》《地震安全韧性建设技术规范——学校》《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》四项地方标准预审会。其中《城市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技术规范》进入终审阶段,另三项进入征求意见阶段。
大力开展标准培训。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标准化培训,以世界标准日为契机在办公场所大屏幕上投放世界标准日海报、组织全体职工开展标准化知识问答活动、学习解读世界标准日国际主题和中国主题。
(五)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情况
对现行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,在局政务网站公开了行政规范性文件标识性信息。制定《北京市地震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》,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起草、合法性审核、公布、备案、后评估和清理等工作加强管理。
(六)应急管理(地震)行政执法情况
深化地震行政检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工作机制。联合应急、消防、教育等部门开展对各类学校办学情况抽查、消防安全监督检查、危险化学品经营监督检查等3项重点检查事项的同时,开展抗震设防情况检查。开展对重点场所、建(构)筑物的抗震设防检查,全年开展市区两级联合执法检查5次。
提升应急管理(地震)行政执法能力。指导各区梳理执法事项,在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进行公示。六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应急管理部综合执法培训,通过考试取得执法资格。
(七)普法宣传工作情况
开展《北京市地震预警管理办法》宣贯工作。制定宣贯方案,明确10项重点宣贯任务。召开新闻发布会,解答社会关注问题。编写办法专家解读,通过我局网站向社会发布。指导区级部门开展办法宣贯工作。制作宣传短片、图册等文创产品,在人员密集场所发放。
开展“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”普法宣传。举办《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》专题讲座,组织全市地震系统职工参与“国家安全知识知多少”网上答题活动,参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“12·4 国家宪法日”主题宣传活动之京法守护“宪”给你特别活动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
(一)部分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有待加强
部分干部学法用法做得还不够,对法律的理解不够深刻全面,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、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,运用法治手段管理社会的能力不强。一些干部改革创新精神不足。
(二)法律法规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适应
地方法规《北京市实施<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>规定》和地方政府规章《北京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》出台时间较长,难以适应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。在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、地震科普融媒体宣传等新兴工作领域,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,亟需对现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。
(三)防震减灾执法能力有待加强
防震减灾行政执法能力不强,对抗震设防、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。地震行政执法融入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不够,市区两级防震减灾执法力量比较薄弱。
三、下一年度工作安排
2024年,北京市地震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全面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,紧扣首都防震减灾工作实际,重点推进以下工作。
(一)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
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机制,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,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。建立地震部门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,把法治教育纳入初任培训、任职培训等各类培训的必训内容。
(二)完善法律法规体系
强化防震减灾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前瞻性研究,加强立法项目储备。聚焦新时代北京超大城市发展需求,推动防震减灾地方立法,推进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、地震科普融媒体宣传等新兴工作领域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修订,加快推进一批条件成熟、社会关注度高的立法项目。
(三)深化地震行政执法改革
积极主动融入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工作格局。指导各区开展地震行政执法,坚持地震行政执法纳入北京市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和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体系。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、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实践,强化日常监管和行政检查,有效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。